水资源,作为生命、生产和生态的基石,在我国长期面临时空分布不均的挑战。为了深化学生对水资源管理的理解,并提升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,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组织水文21级本科生前往丹江口进行生产实习。本次实习以“随‘源’启航”为主题,旨在通过实地考察,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水资源调配的复杂性和重要。实习团队由刘登峰、于坤霞、杨雪、王学斌和成波五位资深教师带领,深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区域——丹江口。
在丹江口工程展览馆内,周双双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讲解,结合展馆内历史照片、模型沙盘等陈列,同学们驻足、聆听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,回忆着水利工程概论的课堂知识,脑海里重塑着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从设想到规划、施工、坝体加高等诞生与不断发展的过程,感慨着科学家与工程师和所有的丹江口水库建设者们“胸怀天下”的英雄气概。
在丹江口水电站,马红丽工程师细致地为我们讲解了 “全国唯一五利俱全的水利工程”的丹江口水利枢纽的电站运行及管理情况。丹江口水利工程第一期(于1974年竣工)正常蓄水位157.0米,装机容量90万千瓦,多年平均发电量38.3亿千瓦·时,在当时我国水电厂排第二位,是为湖北省电网起了支撑作用的骨干电厂。讲解中不断提到的水位、发电及调水需求等字眼频繁出现,水利水能计算的课程知识点也不断地跳跃闪现,切实地感受了管好、用好水的价值和意义,理解了专业中“水资源工程”的深刻意义。
丹江口水库大坝上,专业人员重点介绍了大坝加高的缘由及相关过程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标志性工程,丹江口大坝加高是将上世纪70年代竣工的大坝高程由162米提升至176.6米,相应库容由174.5亿立方米增加到290.5亿立方米,以满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年均向北方供水95亿立方米的需要。同时,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大大提高。
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是丹江口水库的副坝,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,建筑物主要有引渠、重力坝、引水闸、消力池、电站厂房和管理用房等。讲解员为我们介绍下渠首工程的选址缘由,建筑物布设及运行概况及调输水情况等内容,库区当日水位约158.5m。站在习总书记曾经站立的地方,感慨着南来之水万里情长背后的大国重器的实力。
王甫洲水电站属于低水头径流式电站,为汉江梯级开发电站之一,是丹江口水电站的反调节水库。在现场工程师的带领下,我们参观了泄水闸、船闸、自动化机房和中央控制室等运行及管理功能区域,深刻理解了水电站的智能化管理及运作方式的必要性。期间,学生们针对讲解过程中水位消落、供水安全、电网保供及电厂机组检修计划等新知识进行了请教,工程师逐一认真地给予了详细解答,配合带队老师的补充,实现了课本知识与应用技能的链接。
黄家港水文站上,张站长介绍了水文站的功能以及日常工作,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之前水文测验中用到的传统水文测验方法,还为大家现场演示了现代水文监测设备,如无人机,无人船等如何进行水位、流量,水质、泥沙等数据监测与处理分析。通过与现场交流,学生们理解了水文工作的重要性,同时也明确了当代水文一线监测人才的新能力需求,为后续就业及能力拓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启迪。
丹江口水“源”探访结束了,学生不仅学习了水资源管理的运行机制,还接触了现代化的水文监测技术和设备,以及水文预报的关键技术。通过这些实践活动,学生们将国家水网建设的理念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,增强了工程应用能力,并提升了作为未来水利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同学们均表示:丹江口实习使他们对未来职业生涯有了更清晰的规划,满怀信心地追梦启航。